关于在本会网站《每日一修》栏目连载 发布《<孟子>注译读解》的通告
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宣传工作部
关于在本会网站《每日一修》栏目连载
发布《<孟子>注译读解》的通告
本会全体会员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
自2018年11月30日本会宣传工作部发出《关于开展“学习经典 每日一修”活动的通告》后,本会网站从2018年12月1日开始,创建《每日一修》栏目,连载发布秦敬修先生编著、秦治先生整理的《<小学>通俗解义》和王鹏翔先生编著的《<论语>学记》。至2020年8月4日,已编发完《<小学>通俗解义》全部内容,共计235篇。《<论语>学记》至今已编发470篇。
所编发两部专著的内容,间日交替在各大传统文化微信群,QQ群连续转发。其中,《<小学>通俗解义》已连续转发两轮,《<论语>学记》正在持续编发和转发中。所转发的微信群也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30多个发展到了目前的75个。跟随学习者在各自的微信群、朋友圈广泛转发扩散,估计每日受课人数在6000人左右,全年累计200万人次以上,文化传播力度大,社会响应热烈。
因《<小学>通俗解义》两轮已转发完毕,从明日起,本会网站在继续编发《<论语>学记》的同时,开始编发《<孟子>注译读解》,希望本会会员和跟随学习的朋友们再接再厉,在继续学习《论语》的同时,进入《孟子》的学习热潮中。
特此通告
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宣传工作部
2021年1月19日
附件1:《孟子》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逝世(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 · 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否受业于子思,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 · 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 · 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 · 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麽《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附件2:《关于开展“学习经典 每日一修”活动的通告》
发表时间:2018-12-01
本会全体会员及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们:
为了全面提升本会会员和我市传统文化爱好者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素质,使大家逐步成长为智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道德品质高尚的学者和名师,成长为优秀文化的宣讲者,正确人生观的引导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中华美德的传承者、和谐社会的维护者,本会网站特开辟《每日一修》专栏,刊登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大家共同学习经典,坚持每日一修,使大家天天有收获,天天有长进。
本会会员要通过经典学习和躬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人格修养,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在传播优秀文化的事业中,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履行章程、履行职责,千方百计地完成好本届促进会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传播优秀文化,引导人心向善,传承中华美德,鼓励社会大众孝亲敬长、团结互助,塑造和乐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做出应有贡献。
只要你每天挤出半小时刷屏时间,并坚持下去,就可以对传统经典的片段从初步的了解与记忆,到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如此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就可以学懂弄通整部经典。只要你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必然会收到积溪成河、积沙成塔的效果,一部部传统经典必然会在你的孜孜不倦中被全面掌握并融会贯通。你的知识水平和人文情怀必将得到新的飞跃与全面升华,你也必将成为高尚的人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当你通过不断学习,在知识能力、待人处事、道德水准、自身修养等方方面面都又足够的提升之后,你的一举一动,会引起周围人们的羡慕、敬仰和尊重,你的言行会范及家人,受到家人模仿而亲睦,你的心胸会宽容舒畅,幸福感提升,身心有所归依。望大家积极参与,坚持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要人人坚持学,个个有进步,全体会员的整体素质必然会得到全面提升,本促进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将得以全面落实,促进会的事业也必然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特此通告
附件: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近期学习资料及作者简介
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宣传工作部
2018年11月30日
附件: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近期学习资料及作者简介
一、朱子《小学》
学习资料:《小学通俗解义》
作者简介:
秦敬修,(1910.7~2004.1),甘肃崇信人。1928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七师范(平凉师范)学校。曾师从泾川孝廉方正史复斋先生学习程朱理学。其孝亲敬兄等贤德懿行,誉满邻里,乡人誉名为“秦孝子”,其孝行孝名,至今广泛流传于陇原大地。1933至1936年游学于陕西蓝田县芸阁书院、三原县正谊书院,访求名师,潜心研究儒家文化,寻求文化救国,拜师于关中大儒牛蓝川(清朝举人)、山东理学家孙乃琨等名儒门下。1937年至1941年在陕西省眉县崂峰书院从山东即墨张范卿先生(清朝举人)研究《周易》4年。1943年至1945年在陕西扶风县贤山书院、凤翔县宗铭书院义务任教。经多年潜心学问,遂成一代名儒,被关中学者誉为道统后劲,同门巨擘。1948年至1958年在家乡行医济民,为一方名医。1956年至1958年任崇信县柏树乡保健站站长。1958年至1965年调甘肃省中医学校任教,主讲《黄帝内经》《中医学概论》等中医学课程,曾为兰州医学院教师班讲授中医经典,成为甘肃中医学校骨干教师。其家族于2012年5月获“甘肃中医世家”荣誉称号。
著《小儿指纹诊法》、《脉诊握要》等论文发表,并受省内外专家学者肯定;出版著作三部,其中《周易卦解》《小学通俗解义》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新编中医儿科学》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至 2015年《周易卦解》已出第三版。所出著作均被首都图书馆、多数省市和国内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未出版著作《五子书》、《杂症脉证并治》、《脉诊握要》正在整理待版之中。
秦治,甘肃崇信人,生于1948年9月。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退休干部,工程师,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华儒学会会员,北京苇杭书院发展委员会委员。自幼传承家学,从入小学前开始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和经典讲授,反复诵读《五经》《四书》等国学经典,力求通晓典籍精义,数十年未曾间断,成长为儒学传承人。直至父亲2004年去世后,更加勤于学习与研究,并整理出版先父遗著三部,广泛发行,另有三部正在整理完善中。
他热衷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几同道共同发起成立的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自成立前后至今,不仅开展了多项大型活动,带动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而且通过公益讲座、孔子学堂等多渠道多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他多次赴外地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平时利用电脑网络发表弘扬国学方面的文章,在QQ和微信上与同道讨论道德涵养、国学教育等。每周六在6个QQ群中与群友学习他父亲著作的《<小学>通俗解义》并交流自学心得。
撰写的《一代名士秦敬修》、《居住变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稿,在《三原书院人物》、《晚晴》、《平凉日报》等书刊报纸上发表;主持举办的《让你的子女完美成长》系列讲座已开展多期,收到了良好教育效果;演讲视频《重孝道育德启智》在崇信县电视台多次播放。平凉电视台《走近百姓》、崇信电视台《百姓生活》《崇信新闻》等栏目分别拍摄了报道秦治先生事迹的专题片,其激励效果显著,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二、《论语》
学习资料:《论语学记》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生于1983年10月。广州焕文书院创始人、院长。其自幼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其家族秉承源远流长,以诚实守信,敦厚恭良为家风。他深受熏陶,为人真诚朴实。
王老师2002年入伍参军,在部队五年,其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退伍后初心不改,依然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缘巧合,时常至寺院参加义工,得遇高僧大德指点,于2012年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弘扬国粹。办学至今,先后有1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朋友参加他组织的公益国学夏令营,深受家长和小朋友的信赖。
王老师近几年坚持一门深入,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300余篇;并尽一己之力,经常深入学校,企业,公益讲习《论语》,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读《论语》,学《论语》。
审编发布:秦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