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92 有本才有表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92
《论语·卫灵公篇》15.17
【原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1)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1)孙,同“逊”xùn,谦虚;谦恭。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如此就可以算是真正的君子了!”
【学记】有本才有表
王鹏翔
“义”者合宜。《礼运》云:“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君子以合宜为本质,凡事都以义为准则。此为君子自身人格完满之后的真情流露,毫无造作,更不虚伪,是为君子之心。其行为、言语等方面更是有别于常人。
首先,在行为上依礼而动,此君子之皮。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制度规约的事情君子不会去僭越,更不会去触犯。眼目、耳舌、手足动静有序,举止有常,气度非凡。
其次,在言语上谦逊而恭敬,此君子之骨。与人交谈,心存恭敬,诚恳待人,言语上温润精致,如涓涓流水,让听者心悦。
再次,在人际交往上以诚实守信,此君子之体。凡出言,必守信。不说多余的话,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千方百计的实现,以成其功。
以上三件事情是君子的全体形象,如果能做到,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按语】无论是礼以行之,还是孙以出之,或者是信以成之,其实只有共同的一个意思,即“义”,义是君子的本质,凡具备了这一本质的人,自然会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相反的,若是外在的各种行为没有达到这三个标准,则内在还没有达到君子以义的本质。此章经文首尾呼应,当是学者自我验证的标准,更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准则。当内外无法合一时,可以先在心上发力,在外上用功,假以时日,学用不辍,必有进步。
义为君子质
礼行本内出
守信更如此
学者当慎之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质,实质。君子以义为其行事之实质。下三之字指义,亦指事。行之须有节文,出之须以逊让,成之则在诚信。
《论语正义》:郑曰:“义以为质谓操行,孙以出之谓言语。”
礼运云:“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又云:“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退、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聘。”
诗云:“慎尔出话,无不柔嘉。”
《四书遇》:张侗初:“此君子全身图画也,犹云得我皮,得我骨,得我体,只是一完全身也。”
《论语集注》: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城实,乃君子之道也。
程子曰:“义以为质,如质干然。礼行此,孙出此,信成此。此四句只是一事,以义为本。”又曰:“‘敬以直内,则义以方外。’‘义以为质,则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了。’”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首先,在行为上依礼而动,此君子之皮。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制度规约的事情君子不会去僭越,更不会去触犯。眼目、耳舌、手足动静有序,举止有常,气度非凡。 其次,在言语上谦逊而恭敬,此君子之骨。与人交谈,心存恭敬,诚恳待人,言语上温润精致,如涓涓流水,让听者心悦。 再次,在人际交往上以诚实守信,此君子之体。凡出言,必守信。不说多余的话,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的事情,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千方百计的实现,以成其功。 以此君子形象为座右铭,修身养性,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颜姐:“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城实。"此为君子自身人格完满之后的真情流露,毫无造作,更不虚伪!故曰有本才有表!
方娟:孔子说:君子要把义作为修身的首要标准,用合乎礼的要求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它,用诚信的态度来完成它,这就是君子啊。
方娟:仁义是本,是内在的,礼是表,是外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