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7 欲速则不达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1-01-21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317

《论语·子路 13.17

【原文】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子曰:“无(2)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1)莒父:莒,音jǔ。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2)同毋,不要,不可以。禁止之辞。

【译文】子夏当了莒父的行政长官,向夫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益。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只贪求小利益,则无法办成大事情。

【评析】“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学记】欲速则不达

王鹏翔

子夏当上了莒父这个地方的长官,和其他门人一样,在临行前,向老师请辞,并请教了为政之道。

夫子以:“无欲速,无见小利”相告。“无”同毋,禁止之辞。就是不要图快为政一方,万不可急于求成像夫子这样的圣人,他自己都觉若从政一方,至少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有所突破,三年才能小成,想要达到更大的效果,非三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收获。同时更不能只顾小利益,自己用了一点心,见到一点点效果,或者得到了一点点好处,就得意忘形,君子想要成大事,必须戒除这种好大喜功的恶习。

否则的话,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结果,这是夫子对子夏的忠告圣人实在高明,简短的一句话,即告知了应该怎么做,又交待了不这么做的后果。想必子夏听了以后,也会记忆犹新,难以忘怀。凡事图快,单纯追求速度,而不讲效果就无法站稳,难以见到预期的效果可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又怎么可能到达更远的地方呢?只看着眼前的小利益,小恩惠,只在自己的圈子里讲小忠,小义,小利,那么社会和国家的大忠、大义、大利又如何能拿得起,看得见,做得到呢?

为政之道,犹如夫子所说,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可以,需要在生活中磨砺出一副好耐性,好忍性,细雕慢刻才能出好

【按语】现代人,生活、事业、教育样样都想图快图好。殊不知,快和好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体,从来没有见过那一颗参天古树是一天长成的,更没有发现速效的药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病痛彻底根除的美事。凡事都要讲求循序渐进,万不可急躁求成,踏实的做好每件事情才是为政为人之道。而无法成就更大的事业,真正的原因只有两点,一是图快,二是只看见眼前的头小利。想要成就一番大事,需要戒除这两个想法。

图快则不稳

求利事难成

为政必仁政

还须耐相行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欲速则急遽失序,故有反有不达。见当前之小,则所就小而转失去大处。

《论语正义》:孔曰:“事不可以速成。而欲其速,则不达矣。小利妨大,则大事不成。”

吕览劝勤篇:“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残也;小忠,大忠之贼也。”

《四书遇》:做事第一有耐心肠,一切跌磕、噌蹬、欢喜、爱慕景象都忍耐过去,才是经纶好手。

《论语集注》:程子曰:“子张为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夏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子张常过高而未仁,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各以切己之事告之。”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虾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颜姐:“欲速则不达",原来这句话出自论语,学习了,多谢王老师每天的传授!辛苦了!“不要图快,不要只顾眼前的小利益。求快达不到目的,只顾小利益,则无法办成大事情。”

青青河边草:学习《论语》真是收获颇多,过去常听说教做事“欲速则不达”今方知其深刻内含。君子想要成大事,必须要戒除那种只图眼前的快速小利的好大喜功的恶习。为政之道当承如夫子所言,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脚踏实地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方可成大事业。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