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84 自我气质的修炼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4-09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84

《论语·述而篇 7.37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不失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学记】自我气质的修炼

王鹏翔

上一章是对君子和小人心貌的描述,也是对君子心貌的赞叹,这一章则是在赞叹圣人的外貌。古人的注解里曾提到,这里的“子”字,未尝不是君子二字,但终究还是维持了是在赞叹夫子的这一说法。还有古人认为这一章是出于曾子之手,是由曾子记录的,估计是认为在整理《论语》的时候,只有曾子对夫子理解的最深的缘故吧。

首先,这章从文辞来说,本身就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向往和想象。

“温而厉”温润和顺,厉就是严肃。自古就有君子温润如玉的说法,太过温润就显得有点阳气不足,无法给人带来男性的阳刚之气。太过严肃又觉得柔性不足,让人难以靠近。两者同时具备的人是很罕见的,这必须得在温润和严肃之间掌握好一个合理的尺度。夫子即能温和的对待每一个人,又能在必要严肃的场合,给人带来庄重和肃敬。

“威而不猛”这个“威”实在是用的太妙,既有严肃性,又有很强的摄受力,这种摄受不是刻意就能装出来的,完全是一种生活的历练,长期的进徳修业所自然体现出来的一种气场。让初次相见的人都能生起对他的信心,肃然起敬。这就好比一个很有内涵的人即使穿的很朴素,但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所散发的气质,道理有点相似。又能“不猛”就是让人自然的产生敬畏之心,但不失亲切,更不会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故意显示自己的才学和地位。

“恭而安”,恭就是恭敬,恭敬而不拘谨。太拘谨的恭敬就有点畏畏缩缩,畏手畏脚的感觉,连说话都瑟瑟发抖,惶恐难安,这是常人所理解的恭敬。夫子的言行既有恭敬,又能安适而舒缓,与之相处如沐浴春风,于洒脱中不失礼义,于礼义处又显现了内在的祥和。

以上种种的相貌叙述,就完全体现了夫子的修养,非圣人不能显现。再美好的文字,都不足以将夫子之神态,仪容,举止描述的清楚,只有在不断的诵读原著,于生活中慢慢的玩味,才更能切身感受到圣人的庄严。

【按语】

一、在这一章又见中庸之道,从常人的角度来看,温顺和严厉,威风和不凶猛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对立,很难做到平衡,要不就是温和过头,要不就是严厉过度。威风是严厉的延伸,不凶猛又是温和的延伸,在两者之间如何才能保持一个中立的状态,不修炼心徳是很难做到的。夫子内外相应,阴阳相合,才有如此之相貌。让人向往,我等学人可以时时揣摩一二,或有所得。

 二、圣人内外皆以中和而成相貌,温润不失严厉,威风者心徳之外相也,不以凶猛成其摄,惟徳能服于人,心貌坦荡,故能恭敬有礼而安之若素!

此章赞相之辞,学者当玩味于其中,必能养人于徳海,授圣人之光芒雨露浸润,以成其志者也。

温和又威严

心徳从中现

恭里显安适

圣人道德全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温,和顺义。厉,严肃貌。厉近有威,温近不猛。恭常易近于不安。孔子修中和之徳,即在气貌之间,而可以以窥其心地修养之所至。学者当内外交修,即从外面气貌上,亦可验己之心徳。

《论语讲要》:普通人,温与厉不能兼而有之,威又必然带猛,恭敬便显得拘束不安。孔子不然,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有威仪,但不凶猛。恭而有礼,但无拘束,一切安详自适。这是记孔子德行自然显露的情形。

《论语恒解》:圣人徳备中和,当然之矩以自然出之,而悉协记者,以两相反者形容,其浑然全无偏温威恭中,自具厉不猛安意特非,就常人反勘之无。

所以,养其身心者亦疎是狂者,肆愚者,拘主今反,古者获罪矣。

《论语正义》:凡人生质,皆由受天地五行之气,刚柔厚薄,各个不同,故惟备中和为难也。

书皋陶谟言:“九徳之专”云:“宽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疆而义。”

郑注:“凡人之性有异,有其上者,不必有下;有其下者,不必有上;上下相协,乃成其徳。”即此意也。

“恭而安”者,恭而有礼,故安也。

《四书遇》:此皆圣人自然之徳容,非相济之谓也。睟(sui)面盎背,着一毫粧点不得。

《论语集注》: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然,阴阳合徳,故其中和之气见于容貌之间者如此的。门人熟悉而详记之,亦可见其用心之密矣。抑非知足以知圣人而善言徳行者不能也,故程子以为曾子之言。学者所宜反复而玩心也。

《论语义疏》:温,和润也。厉,严也。人问和者好不能严厉,孔子温而能厉也。又人作威者心事雄猛,孔子威能不猛也。有恭者好从敛不安,孔子恭而能安也。故王弼曰:“温和不厉,厉不温;威者心猛,不猛者不威;恭则不安,安者不恭,此对反之常名也。若夫温而能厉,威而不独,恭而能安,斯不可名之理全矣。故至和之调,五味不形;大成之乐,五声不分;中和备质,五材无名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佛家有言“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外貌温和或险恶均是由心念长久处于某个状态而产生的。夫子求仁修德,念念不离大道,故得此彬彬君子外貌。 一个人生得再漂亮,如果心怀恶行,也不会让人生起亲近心,人生之路必会越走越窄。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