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63 能免除过错的方法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2-23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63

《论语·述而篇 7.16

【原文】子曰:“加我数年(1),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注释】

(1)加:这里通“假”字,给予的意思。

(2)易:指《周易》,即四书五经中的《易》经

【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评析】孔子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学记】能免除过错的方法

王鹏翔

这一章从古人的注解来看,存在两点大的分歧。其一说:五十为年龄,或者时间说。意为:夫子说假我数年,五十岁开始学《易》可以免除过失。关于孔子是何时学《易》的,古人的考据并不统一,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夫子是在晚年开始学易的。《论语》有言“子曰:‘五十知天命’也。”刘宝楠曰:“《易经》‘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天命之年,读知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并说:“夫子五十前得易,冀以五十时学之,明易广大悉备,未可遽学之也。及晚年赞易既竟,复述从前‘假我数年’之言,故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朱熹则认为“盖世时,孔子年已近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无大过。”

综上所述,夫子应该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易经》,五十岁开始学《易》。朱子则认为五十是错误的,应该是七十。程树徳则认为应该将五和十断开,意为:假我数年,或五年、十年以学《易》,这样也好像很有道理。但无论作何解,均是指学《易》的时间。

在此章夫子就学《易》作了一个说明,从语境看,夫子认为学《易》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五十岁学《易》还显得有些晚,或者假以五、十年可以早学易,并言学《易》可以无大过,夫子一生传道教学,并无过失,另有弟子颜回不犯贰过,何况圣人乎?这里显然是自谦了,但在无形中有告诉我们,学《易》可以免除过失。

其二说:从《易经》的思想来解释,以为五、十并非指年龄,而是指天地理数。何以故?刘宝楠引《易说》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两个合起来都是十五,而彖(tuan)变之数并无变化。阴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息也。大过于消息为十月卦,阳伏阴中,上下皆阴,故杂卦曰:“太过,颠也。”颠则阳息,万物死。圣人使阳升阴降,由复出震,自临而泰,盈乾生井,终既济,定六位,正王度,见可不遇大过之世也。”此以“五十”皆易数。上述各种注解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参究。  

夫子平日里多以礼乐教化弘扬仁道,但基本没有在行教时加入对《易》的教授,直到晚年才开始研究《易经》。这一研究不要紧,却一下子就上瘾了。夫子越读越感到《易经》的博大精深,其中的哲学思想深深触动和征服了他。于是废寝忘食、日夜专研《易经》,竹简之韦编一日而三绝。终于写出了《序卦传》《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文言传》《杂卦传》共七种十部易学著作,称之为“十翼”。只所以称为“十翼”,就是因为孔子的传文为人们学习、理解《易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帮助,如同为人们的思维插上了翅膀。

《易经》自上古至伏羲氏,再到周文王之后,都只有经文,没有传文。孔子的《十翼》作为解释《易经》经文的传文,称为“易传”,后世把《易经》的经文和孔子的传文合二为一,作为一个整体,称为《周易》,被列为群经之首。

《易经》作为一部富含哲理的古代典籍,其意蕴深奥,极难解读。即使孔子写出了《十翼》,后世学者对《周易》的研究还是不能够登堂入室。孔子当时就感到了这一点,深悔自己没有早一点研究《易经》,致使自己在晚年有限的生命里,不能更加透彻地完成研究《易经》的任务。故叹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正是由于孔子的《十翼》仍远远不足以参透《易经》,故后世学者对易经的学习大多一知半解,很难准确领悟其中奥秘。这也许就是夫子所叹之“大过”吧!

【按语】

 一、《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从古至今,先后数千年不断有人学习和研究,古人称《易经》“大不知其外,小不知其内”,《易经》包涵了宇宙人生的哲理,其主要思想为“变”,世间万物,时事人生,没有不变的道理,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揭示了天地运行的规律,蕴含中庸之道。对人生而言,顺天道而行,存仁心者必能昌隆,可以趋吉避凶。而逆天道而行,灭人性者,必会遭遇自然法则的惩罚。

 如果说天地之间有一杆秤的话,那么遵守中庸、恒守《易》变的规律则是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筹码,于进退,取舍之间保持敬畏和诚意,以心正意诚之正念看待人生之得失,令遗憾和抱怨黯淡无光,于我毫不相干。正如《易经·乾卦》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自强者当是正心,当是修德进业,当是仁者不舍本心,于困苦艰难中我之仁心岿然不动,其性自然与天地之大道相印。

 为人者,可以分为两端;一端为外在的,即身体,物质,他们也在变,变向衰退和毁坏,谁也无法阻止他的变化,是为阴。一端是内在的,即精神,思想,他们也在变,因人而异,向学者,精神思想不断进步,不断上升,无有穷尽,无限可能,可以生而不亡,亡而不死,是为阳。自甘堕落,不愿学习者则为阴,求出无期,只能于自我的世界里自我淘汰。

在这一阴一阳,一动一静,阴阳动静互为作用的客观世界里,人是渺小而脆弱的,只有于荣辱进退之间,追求自身德业的进步,善护仁心,方是自我之变,方是自强不息,方能免过纠错。

 二、易者,穷天地之理,含中庸之道,演万物变化。人之于学易也,必能明进退,知取舍,于日用之琐碎微细处,格物以致知,于广大至深处,法天地之仁徳,是为乐于学也。

人者,乃小天地也,德行仁义与天同在,非学易不能知此奥义。夫子以假吾数年,五、十之数,学易,言明时乃迫切,不可以不学,学则免过,此圣人谦言,颜子不贰过,夫子岂有过也,然人者,当学易以明理知性,以免错矣。

穷尽天理其性通

中庸以持进退明

趋吉避凶宜学易

圣人此言率天性

编者注: 本篇《学记》在基本遵从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做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删减了部分引文,增加了第5-8自然段,若有不妥,敬请及时联系更动或复原。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大者养老之礼以五十始,五十以前未老,尚可学,故曰四十五十而无间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如孔子不知老之将至,如卫公耄(mao)而好学,此非常例。加或假。孔子为此语,当在年未五十时。

《周易》连上句读。然何以读易始可无过,又何必五十始学易。孔子常以读书礼教,何以独不以易教,此等皆当另作详解。

《论语讲要》:孔子何年学《易》,诸注纷纭难考。《史记·孔子世家》谓在晚年。

窃以经文难明,或在句读。若以五字为一读,十字为一读,以为加我数年之补充语。以所加者五年,或十年,以是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不限在五十知年学《易》,章句乃明。然犹不敢自以为是。后的程树徳《论语集释》所引龚元玠《十三经客难》正作如是句读。欣见古人有此说,遂从之。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以言学道,要在始于悔过,终于无过。人不学易,虽有过而不知。孔子志于道,读《易》韦编三绝,至老犹曰加年以学,且不自无过,故曰可以无大过。夫有过不自无,故能至于无,此圣人所以为圣人也。

《论语恒解》:天地之理皆吾身之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后天理纯熟,施之万事无不宜天地之理,奚在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太极则阴阳之蕴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太极之体,而动静既形则阴阳遂分阴阳,迭运消长,变化五行,以昭五行,以土为主,共播四时者为无物质之所区,各有名象而无气流行,如环不动则土为之枢,土在先天浑然者无名土在,后天凝然者各给木火同居,金水为明,以生地之数已,全天地之理气,浑合无间,此所以生生而不穷变化而不息,人身以小天地也,天地理气之全惟仁独禀。故曰:天地之心,万物皆备,全而受者,全而归止,是完得先太极之体,太极在人曰性,性者天地之命,五十也,即数以言天地也,不敢自言法天地而曰五十以学,谦言即数以穷理,可通天地之理,以宰万物之理耳,而岂字之误哉,或疑天地非常人可学,不知天地止是一个诚字,止此一理,万古不贰,故曰诚曰一,一者何仁也,如果实之生,意人能全此一理,即为至诚之圣人,圣人心如天地之覆载,即为至善徳者得此也。诚者诚此也,人人皆有此理,人人可为如大路,然故曰道以为之所以生,则曰性,性者生之主,心者,性之用,心纯乎性,先天则然,心囿(you)于质,后天则然存有觉之心,养无为之性,驯至乎天人合一,则心无非性,气质不得而累之万物,不得而淆之矣。周易一书,天人万物之理备焉,而数千年来,理气象数,纷纷立义,舍本求末,于是夫子此章之义,不明愚故,不得已而直言之也,寻常亦知中和,即土也,五也,十也。但非谓后天岿然之徒乃先天一元之命。

《论语正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年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天命之年,读至之书,故可以无大过。

夫子五十前得易,冀以五十时学之,明易广大悉备,未可遽学之也。及晚年赞易既竟,复述从前“假我数年”之言,故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姚氏配中周易学云:“文王爻辞,惟九三言人事,传则言行,言学,言进修,无在非学也。”

象曰:“君子以自强不息。”子盖三致意焉。子曰:“五十以学易”,而于每卦象传必曰“以”,“以”这,学之谓。又曰:“学易,学为圣也,非徒趋吉避凶已也。有天地即有易,既作易,而天地之道者,天下之理得,圣之所以为圣,求易而可知矣。”案:“学易可以无大过。”者,易之道,皆主中行,主变通,故学而可与适道,可与立权也。

系辞传云:“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夫子圣徳,既学易,当无小疵。无过可补,而云“可无大过”者,谦言不敢自承无过也。

“五十”者,天地之数,大衍所从生,用五用十以学易,谓错综变化以求之也。

易说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阴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息也。故大,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大过于消息为十月卦,阳伏阴中,上下皆阴,故杂卦曰:“太过,颠也。”颠则阳息,万物死。圣人使阳升阴降,由复出震,自临而泰,盈乾生井,终既济,定六位,正王度,见可不遇大过之世也。”此以“五十”皆易数,亦备一义。

《四书遇》:春秋时,圣人只合隐。栖栖遑遑,有多少措失,多少过错处。此处非圣人不能冒险而行,亦非圣人不能覆难而免。他人所视,圣人惊天动地者,正圣人隐隐自悔于中者也。五十学《易》,其有遯之思也夫!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从此细印,觉羲、文、周、孔同在过中。曰有饮食,无非过端。颜之不二,遽之欲寡,便是圣人之《易》。

《论语集注》:愚按:此章之言,史记作为“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加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世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之之道,故可以无太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论语义疏》:王弼曰:“易以几神为教,颜渊庶几有过而改,然则穷神研几可以无过,明易乾元亨利贞,穷测阴之理,遍尽万物之性,故云‘穷理尽性’也。又识穷通,故云‘以至于命’也。”

《论语点睛》:学《易》方无大过,《易》其可不学乎?今有穷年读《易》,而过终不寡者,其可称学《易》乎?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孔子简介(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芳草:《易经》以妙理深奥,趋吉避凶而傲世千年。概今人文言文基础不深,所懂者不多,只是万变不离其中,均以行仁道,顺天命,守法则之中庸之道为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虽说学道何时不为晚,但年老气血亏损,四大不调缠身,所以学知识当以年轻气盛为好,犹以学传统文化为要,都是教人如何立身于命,调和身心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也就趋吉避凶了!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