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60 发愤忘食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2-17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60

《论语·述而篇 7.13

【原文】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1)《韶》:舜时古乐曲名。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之美竟然达到了如此境界。

【评析】《韶》乐是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当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学记】发愤忘食

王鹏翔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年三十五,昭公奔于齐,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这是《史记》里记载的关于孔子为什么会到达齐国,并与齐国太师探讨了音乐,还听了《韶》乐的事情。

《韶》是大舜创作的音乐。陈国是舜帝的后裔,《韶》乐自然在陈国传唱,在春秋时,陈国公子完到了齐国,于是齐国也有了《韶》乐。夫子在齐国听完韶乐之后,表现出了特别的喜爱和赞叹,韶乐之美,美在仁徳,美在圣王功勋能流传千古。

孔子向来喜欢音乐,在听完《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肉味。对于夫子在听完《韶》乐之后,为什么会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不知肉味,宋儒从《大学》正心的立场认为夫子喜欢音乐到如此程度,是心有不正,圣人不应心有如此固滞。

夫子曾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此处并没有谈及忘忧,只说“不知肉味”,是为忘食。实际上应该是夫子在听完《韶》乐之后,有感于大舜的智慧和道德,艺术与仁徳在圣人心中相互融合,相互启发,心境处于一种自然良好的状态,无有妄想执着,念念不离仁心大道,那还有心思记得肉香饭香,全然于发愤处,此食只应乐者有,岂是凡夫能知晓!

【按语】圣人通过《韶》乐感知到了大舜的仁徳道心,故而发愤忘食,已然忘记了肉味,恐怕饭味也是忘了,心已无分别。凡有所成就者只求食能果腹,以养身命,其余的心思全用在自己该用的地方。

圣人闻韶乐,知大舜徳昭仁心,礼乐与仁心交融,乐以发志,志以成道,圣人继而发愤忘食,全然不知肉味,心无分别故。

韶音舜之乐

辗转传齐国

圣人一经闻

天地仁徳共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韶,舜乐名。或说:陈舜后,陈敬仲奔齐,齐亦遂有韶乐。

孔子本好乐,闻韶乐而深美之,至于三月不知肉味,则其好之至矣。于是而叹曰:“不图为乐之移人有至此。”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此亦一种艺术心情。艺术心情与道德心情交流合一,乃是圣人境界之高。读书当先就本文平直解之,再徐求其深义。

《论语讲要》:《韶》是舜王之乐,而齐有之者,据《汉书·礼乐志》,陈,舜之后。《韶》乐在陈,《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齐乃有《韶》,历代学者皆从此说。日人竹添光鸿则谓,齐桓公灭遂所得,遂以舜之后,可备一说。

竹氏《会笺》:“不知肉味,如发愤忘食,圣人好乐之至也。”“又光儒述《大学》正心之旨,以为三月不知肉味,殆乎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圣人之心不应固滞如此,故程子以三月为音之误,见《大全》小注,此本韩愈《笔辞》,然《史记》明云间《韶》者,是音与三月各出,焉得形误。《大学》以不知箴放心者,谓平常好恶嗜欲耳,固不得与此不相比拟焉。”

就经文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赞《韶》和美。

《论语正义》: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

王曰:“为,作也。不图作韶乐至于此。此,齐。”

《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藏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

《左传》:吴季札见舞韶箭者,曰:“徳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是言韶美至美也。

《四书遇》:东坡云:“孔子学琴于子襄,习其言,知其数,得其志,知其人。其于文王也,见其穆然深思,商视运志,见其黝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欲望四国。其于舜可知,是以‘三月不知肉味。’”

我明杨椒山,潜思乐理,梦见大舜亲授其黄钟之律。何况吾夫子以神圣相遇,其感召更百倍常人也。

《论语集注》:不意舜之作乐生于如此之美,则有以极其情文之备,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

范氏曰:“韶尽美有尽善,乐之无以加此也。故学之三曰,不知肉味,而叹美之如此。诚之至,感之深也。”

《论语义疏》:孔子至齐,闻齐君奏于韶乐之盛,而心为痛伤,故口忘完味,至于一时乃此也。

齐师无道之君,而滥奏圣王之乐,器存人乖,所以可伤慨也。

江熙曰:“和,壁与瓦砾齐君,卞子所以惆怅,虞韶于郑卫比响,仲尼所以永叹。弥时忘味,何远情之深也!”

《论语点睛》:赞得韶乐,津津有味。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止语:凡夫听其音,圣人解其意,有谓高山流水觅知音,《韶》乐已成为大舜与夫子心灵的纽带,道交感应的满足,岂能与肉食相提并论。

芳草: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音之境,两人成就一段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后钟子期不幸病逝,伯牙叹世上再无知音,毅然把琴摔坏从此不再操琴,这是心与心的交融。尧舜为儒家发明人,也是夫子最敬佩祟拜的尚德之人。夫子曾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可见《韶》乐的境界之美。夫子与大舜均是追求仁德之人,虽不同时代,但通过《韶》乐,舜帝光辉形象矗立眼前,这是仁心之间的交融,圣人之境,凡人不能乱猜也!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