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54 有教无类的好老师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54
《论语·述而篇 》7.7
【原文】子曰:“自行束脩以上(1),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1)束脩(xiū):一般解释为(捆在一起的)十条干肉。脩,干肉,又叫脯。束脩有一种解释说: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条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
【译文】孔子说:“只要有人自愿行束脩之礼,来向我求教者,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评析】这一章中孔子所说的这段话,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学记】有教无类的好老师
王鹏翔
在春秋时期,包括在此之前的时期,教育和学术研究都是由官方组织,老师也都住在学宫里。是孔子开创了私学教育的先风,让更多热爱学习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关于“束脩”二字的解释很广,让人难以把握,那么哪个才是夫子的本意呢?
关于“束脩”二字归纳起来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为:学生拜师时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要有礼品或者见面礼,最少也要有十条上好的肉干。也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礼品,十条肉干算是最低标准了。第二种解释认为,束脩为礼,人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要行束脩之礼,行完束脩之礼后就可以去拜师学艺了。第三种解释就是一个人有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的意识以后,才能向夫子请教问题。
综合这三点,每个都有道理。如果按照第一种解释,穷困的颜回不知是从哪里借来十条肉干送老师作为见面礼的呢?后来的阙党童子,没有行“束脩”之礼,夫子也对他进行了无偿的教育,而且过了十五岁束脩之礼的人也不可能称为童子了。从这些事实来看,夫子并不是谁送了礼才教谁,也不是谁年龄到了才教育谁。但无论是上述那种情况,夫子所说的这段话都表明了他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依据古注和夫子的所作所为来看,“束脩”至少有两种意思,一是“礼”。礼是对知识的尊重,只要礼到即可,有的是肉干,有的可能就行个拜师礼就可以了,关键看诚意,这也体现了对老师和学问的敬重。二是指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若无追求学问之精神,于学何益?学问者,感应之道而已。老师以徳学感之,学生以谦恭之心应之,亦可谓下求上应者是也。若能如是而行,夫子必有教无类矣。
【按语】“束脩”者,一谓《论语新解》:修实干脯,十脠(shan)为束。古人相见,必执贽为礼,束脩乃贽之薄者。二谓《论语注》谓年十五以上,能行束带修饰之礼者也。三谓《论语义疏》江熙云:“见其翘然向善思益也。”然颜回在陋巷,以何束脩?互乡童子,虽未行束脩,亦诲之矣。夫子之束脩,以礼为重师,重教之实现也。亦乃对善思善学之期待也。若有善思束脩者,夫子更乐于诲之,犹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礼到尊师教
不在礼品好
若人能自修
教之更见效
名家集义
钱穆曰:“本章谓之修薄礼来见,未尝不教诲之。古者学术在官,事师必须宦学,入官乃能学艺。私家讲学之风,自孔子开之。”
李炳楠曰:“见师之礼固须贽物,然出以恭敬之心,亦未尝不可。人洁己以进,孔子即与其洁也。”
刘沅曰:“圣人由成天下之,心未尝一息忘,但未以礼来学而遽诲之。彼既无受教之诚,言不入而徒以亵,道人已两失之矣。”
孔安国曰:“言人能奉礼,自行束脩以上,则皆教诲之。”
延笃曰:“吾子束修以来为人臣,不陷于不忠。”注:“束,带。修,节也。”
李固《奏记梁商》曰:“王公束修厉节。”晋荀羡擒贾坚,坚曰:“吾束修自立,君何谓降耶?”皆检束,修饰之义,于《论语》不同。
朱子曰:“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江熙云:“见其翘然向善思益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作者简介:王鹏翔,初名王永亮,字昊古,甘肃庄浪人。受祖辈影响,热爱传统文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道德经》五年。于2012年在广州创办焕文书院,并亲自授课,传播国学。近几年专攻《论语》一书,并参考古文经典,坚持每日写一篇札记文章,至今已写了400余篇。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荷荷:若有善思束脩者,夫子更乐于诲之,犹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明白了夫子与孟子喜欢善思积极主动地做学问,可见之传道授业的迫切心情,以及对学生受业的殷切希望!!
燕妮:礼是对知识的尊重,只要礼到即可,关键看诚意,体现了对老师和学问的敬重。一个人只有已经具备了对自我提高的自觉性,才能有接受教育的决心。才能在学问的传递过程中,变成主动学习,使教与学相互感应,让学问发挥最大作用。此处可见夫子师德高尚,期待学生的善思善学,不愧为万师之表。超级赞!!
小雨点:感悟到学习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愿意教,一方面愿意学,教与学相互感应,缺一不可。只有善于思考多与老师思想上交流,才能获得更多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