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2 沉重的叹息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2-24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42

《论语·雍也篇6.23

【原文】子曰:“觚不觚(1),觚哉!觚哉!

【注释】(1)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

【译文】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评析】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

【学记】 沉重的叹息

王鹏翔

“觚”是专门用来喝礼酒的器具,为了防止酗酒,古人对其大小和容量作了严格的规定。五经异义云:“一升叫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zhi),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叫觚的酒器并不注重饮量,以少为主。

或许在某日,夫子端坐于塌上,久久凝视着茶几上那个叫作“觚”的酒具,若有所思,仔细回想着这些年所看到,所遇到的诸多事情,不觉感叹啊!这觚已经不是觚了,还叫什么觚啊!还叫什么觚啊!周礼何时能复啊!天下何时能大公啊!或者在未来吧!

孔子时期,人们虽然用觚的器具来饮酒,但已经没有“寡少”的概念,也没有按照用觚的礼法,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完全超越了用觚的限度,却还在用觚来饮酒,只不过是徒有虚名,徒有其形而已。

孔子借此用“觚”饮酒之事,以隐射君臣、诸侯、父子之间违礼、不守本分的现象。由此感知到夫子对时代的叹息和对礼的重视。

从夫子的叹觚之礼,再借此喻比当时的各种僭礼之事,让人好生感叹,从古到今,有多少人借着一些看似堂而皇之的名目,做着欺世盗名的勾当,中饱私囊,由此产生了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典故!不觉于心中生出了些许惭愧之心,吾人当于此处,细细反省,以警戒自己!

读此章可知,圣人能从微妙处感知到大事物的变化,亦能从大事物引用至小物件的变化,由此可知,事物的变化不是突然之间就发生的,而是从细微到成片,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如能在细微处入手,就能改变一个事物(时代)的兴衰。

【按语】觚者,礼酒之器皿。五经异义云:“一升叫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觚之器在寡少,不在自适于量,孔子时,人虽用觚器,饮者不守其制,徒有其名。夫子借觚之器,喻君臣、诸侯、父子之礼能守也。

沉湎用觚器

世人借正名

实以违古礼

成私贻无寄

名家集义

李炳楠曰:“觚者酒器,盛酒二升。若盛三升则名觶(zhi),四升则名角。觚必限盛二升,如非二升,则非觚矣,何得谓之觚哉。圣人此言,中正和平,如诗之温厚。凡是不守本分者,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皆可比之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范氏曰:“人而不仁则非人,固而不治则不过矣。”

王肃曰:“当时沉湎于酒,故曰‘觚不觚’言不知礼也。”

蔡谟曰:“酒之乱徳,自古所患,故礼说三爵之制,尚书著明酒洁之篇,易有濡首之戒,诗列宾筵之制,皆可以防沉湎。”

褚仲都曰:“作觚而不用觚法,觚终不成,犹为政而不用政法,岂成哉?疾世为政不用政,故再言焉。”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小雨点孔夫子善于细察人与事,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地做出判断,值得学习借鉴!!

燕妮感悟到孔子希望人们做个表里如一,克己复礼的人!!

荷荷孔子借此用“觚”饮酒之事,以隐射君臣、诸侯、父子之间违礼、不守本分的现象。由此感知到夫子对时代的叹息和对礼的重视。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