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27 永远的别离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1-12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27

《论语·雍也篇6.8

【原文】伯牛(1)有疾,子问之,自牖(2)执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2)牖:音yǒu,窗户。

(3)亡之:一作丧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译文】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学记】永远的别离

王鹏翔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的时候,伯牛任中都宰。据山东的《冉氏族谱》引汉陆贾《冉氏源流考》:“冉氏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至曹叔振铎,封曹伯,又封曹侯、都曹,薨,葬陶邱……晋悼公伐戎,洗心奔鲁,鲁公妻之,生鲁子。鲁子业儒,南宫氏以女妻之,生离。鲁有齐祸,离奉南宫逃荷泽之阳,离娶颜氏。景王十年(前535年)生耕,十四年生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三子从母(公西)命,学孔门。” 根据以上的说法,冉氏是周文王的后人,贵族。孔门十哲中的冉伯牛(冉耕),仲弓(冉雍),冉有(冉求)是三兄弟,他们的父亲叫冉离。其中冉伯牛与仲弓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而冉有是他们同父异母的弟弟。

《论语》中,冉伯牛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孔子将冉伯牛和颜渊的德行列为同等,表明了伯牛在学问修为方面得到了夫子的认可。

这一章,记载了夫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据书上记载,伯牛得的是一种传染病,为了防止传染,所以夫子通过窗户握住了伯牛的手,表达了慰问。伯牛将死,师生隔墙相握,恐怕从此再无相见之日,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

古注里有说夫子善医术,伸手过去是给伯牛把脉。如果确有其事,这么重要的事情,应该会专门记载。

通过这一章至少看出三点,一是:夫子特别看重伯牛,所以在他重病其间亲自前去探望,这在其他弟子中是罕见的。二是:夫子很惋惜伯牛。颜渊死后,夫子仰天长叹“天丧予!天丧予!”在伯牛生死之际,夫子再次叹道:“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虽用语不同,但都是重复句,语境上依然能感受到夫子对弟子的不舍和内心的痛苦!三是:生老病死是生命必然的现象,既要勇于接受,更要懂得珍惜!所以夫子说:“命矣夫!”

【按语】伯牛之疾,夫子亲往,足见师生情深。伯牛恐是恶疾,易传染,为重师,故由窗见,执手以慰。夫子轻于己身,重伯牛之病,长叹惋惜“命矣夫”者。生死之门,天理循环,善人亦不能违也。此叹,叹其早逝,此叹,叹失高足!

隔窗手相握

惜惜话离别

伯牛命将亡

圣叹命矣夫

名家集义

包咸曰:“牛有恶疾,不欲见人,故孔子从牗执其手也。”阙里广志称:“伯牛少孔子七岁。”《白虎通寿命篇》云:“命者何谓也?人之寿也,天命已使生者也。”

侯氏曰:“伯牛以徳行称,亚于颜、闵。故其将死也,孔子尤痛惜之。”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孔子简介(上):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荷荷感悟到人死如灯灭,人生无常,要好好珍惜生命,友好对待周围的一切!!

燕妮感悟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活在当下。珍惜人生中与每一个人的缘分!

小雨点看到夫子对病重弟子的不舍和内心的痛苦之情,泪流满面。感叹!生死之门,天理循环,善人亦不能违,勇于接受这一必然规律,珍惜当下的生活。祝福安好!

颜姐师生情深!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