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平凉市传统文化促进会
收藏本站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每日一修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16 不可苟且的活着

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19-10-15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116

《论语·公冶长第五5·24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1)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

(2)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评析】 孔子反感“巧言令色”的作法,这在《学而》篇中已经提及。他提倡人们正直、坦率、诚实,不要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这符合孔子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那些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人,有很强的针对性。

【学记】不苟且的活着

王鹏翔

左丘明是鲁国太史,和孔子(前551-479)处于同一时代,年辈稍晚。是当时著名的史家和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等。司马迁称他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作为自己著述《史记》的典范。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这一点对司马迁创作《史记》启发很大。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后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所推崇,所以这一章说“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充分说明了左丘明的君子品行,后世学者通过此章认为左丘明与圣人可以同好恶。从“足恭”二字可以体现出来。巧言者以言语悦人。令色者以颜色容貌悦人。足恭者,即从两足行动上悦人。从人情世故来说,一人若只说实话,不说好话,一副讨债的面孔,毫无悦色,又懒于双脚而什么都不愿意替别人做,这样的人恐怕将来连吃饭都会成为问题。但对于巧言令色足恭人,左丘明觉得很耻,夫子也觉得很可耻!

初读此章,不得其解,一个人为了生活,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没有办法的事情。圣人们为何不能给予理解,反而还要认为这样的行为可耻呢?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吃饭嘛!可圣人毕竟是圣人,说出来的话,也必然有道理,需要细细参究。夫子说:“食、色,性也。”性就是本性,即尊重人性本有的思想,更提倡君子的徳操。宋儒说:“去人欲,存天理。”这些人欲本来就包涵了油、盐、柴、米、醋的生活,取掉这些,以追求天理的良性。现代人又说:“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苟且的生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油腻大叔”,忘记了远方和诗。明代的思想家王艮先生是王阳明的弟子之一,当时的“心学”在理论上肯定了每个人都是孔子,但在实践上,王阳明的学生则仅局限于士人阶层。王艮彻底贯彻了心学的全部内涵,并将其推展至贩夫走卒的平民阶层。他强调良知的现成自在,认为“百姓日用即道”,圣人之学好学,“不费些子气力,有无边快乐”如同禅宗的不立文字,明心见性,这样的思想受到底层大众普遍欢迎,由此看出,即使对于生活没有保障的人都有完善自我的愿望,何况是已经有生活保障的人呢!的确,人生又何必只为了那点目的,放弃了自己而纠结地活着呢?

圣人们或许并不反对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人相处,而是厌恶只为利益而没有志向的苟且。所以说人无志则不立,这个志,就是完善自我德行的志向。否则,在圣人看来,是可耻的。更何况明明在心里对人有意见,还要表面上和他成为朋友,这样的人不要说是圣人觉得可耻,一般人也会觉得可耻。

【按语】巧言令色足恭,圣人耻之,人亦耻之。然耻不同焉,圣人耻之,故能自省之。人所耻之,人所行之,受之!圣人所耻,非行焉,乃耻其无君子之志者也。

花言巧语心无敬

圣贤省戒警世人

耻其志者非耻行

直到立志圣贤径

名家集义

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云:“足将进而趑趄(zi ju)。”

《臧氏庸拜经日记》云:“表记孔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曾子立事篇》云:“亟达而无守,好名而无体,愤怒而为患,足恭而口圣,而无常位者,君子弗与也。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笃,难于仁矣。”

《文王官人篇》曰:“华如诬,巧言令色,足恭,一也。皆以无为有者也。”

案:不失足者,不足恭也,不失色者,不令色也,不失口者,不巧言也,故文王官人三者并举。足恭而口圣,口圣即巧言也。

《尔雅释训》云“籧篨,几柔也,戚施,面柔也,夸毗,体柔也。”

李巡注:“巧言好辞,以口饶人,是谓口柔;和颜悦色以诱人,是谓面柔;屈己单身,求得于人,曰体柔。”

谢氏曰:“二者之可耻,有甚于穿窬(yu)也。左丘明耻之,其所养可知矣。夫子自言,丘亦耻之,盖窃比老彭之意,又以深戒学者,使察乎此而立信以直也。”

繆协曰“恭者从物,凡人近情,莫不欲人之从己,足恭者以恭足于人意,而不合于礼度,斯皆适人之适而曲媚于物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四书遇》张岱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

精选留言

小雨点圣人们或许并不反对以什么样的方式和人相处,而是厌恶只为利益而没有志向的苟且。

颜姐孔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