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修】《论语》学记56 射艺只注重过程
【每日一修】《论语》学记56
《论语·八佾第三》3·16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1),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释】
(1)皮:用兽皮做成的箭靶子。
(2)科:等级。
【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评析】 “射”是周代贵族经常举行的一种礼节仪式,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学记】射艺只注重过程
王鹏翔
以前的射艺有两种,一种是以军事为目的射艺训练,特别重视力道和技能。讲求百步穿杨,强调结果。一种是以养徳为目的。儒家将射艺列为六艺之一。
自武王推翻殷商建立周朝以后,天下太平,对于射艺不再以射穿靶子为目的,箭射出去后,有没有命中靶心,不是最重要的,只是注重过程。而且还有相应的要求,一曰和志,体和也,就是心怀正其,举止端庄。二曰和容,有容仪也,指和悦温柔的态度。三曰主皮,能中质也,就是不以射穿靶子为目的,只要中了就好。四曰和颂,合雅颂,射礼时,有优雅的乐曲作为伴奏。五曰,兴武,与舞同也,意思就是射艺已经完全接近于舞蹈。通过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非常重视以射艺养徳,并且已经有了非常完善的仪轨和理论指导。
从这一章反映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诸侯们各自为政,乱象丛生,孔子通过射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危机。夫子不由发出感叹,这种感叹或许是圣人对未来的担忧。
其实“射不主皮”是“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的一种具体体现。这种思想最后渗透在很多方面。在电影里经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景,一个有品质的武术大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
【感悟】:其实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太注重结果的,用心专注在当下,过程不是也很精彩吗?
【注释】:射不主皮,以养徳也。力不同科者,包容强弱,不以力而有别。若射主皮,必生嗔心,嗔心生,仁心不存,徳之弃也。自春秋,诸侯暗自涌动,弃文修武,射艺尽失,射以穿革。故圣人叹之,谓古道尽失也,于细微处感知大乱将至矣!
射艺贵养徳
无奈时不解
圣人于细觉
哀叹古道别
名家集义
《论语新解》:不主皮,或说,射以观徳,但主于中,不主贯革。皮即革也。贯革谓射甲革,如养由基射甲彻七札之类,此乃身射。礼射则用皮侯,不用革。
今按:射必主中,断无不主中而为射者。射不主皮,既不能解为不主中,则上说但主中不主贯,自为正解。
科,等级义。人力强弱不同等,故射主中,不主贯。
武王克商,散早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此谓自武王克商,示天下已平,不复尚多力能余人,故息贯革之射。
盖下逮春秋,列国兵争,复尚力射,如养由基穿七札,见称当时,故孔子慨叹而称古道。
《论语讲要》:礼射观人品行,注重养德,古时不主张穿其皮,但能射中目的即可。甚至稍偏亦无不可。何也,因为各人之力大小不同等也。此为古时所行之道。时至《春秋》之末,咸主射穿其皮,则尚力不尚徳矣,所以孔子叙古之道而叹之。
《论语恒解》:先王教人习射,正其志直,其礼熟习于礼乐中和之文,非但取其材技,故大射、燕射,宾射,不必拘拘主皮,春秋兵争尚力而不尚徳,凡射皆主皮,盖礼乐之意全亡,非先王教射之本。
《论语正义》: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与武,与舞同。
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和容也。旧说礼惟大射有皮,所谓皮侯,楼皮为鹄者也。
不贯不释为主皮,若不主皮者,则以人力或弱,不能及侯,则不中皮,而比于礼乐,亦必取之也。乐记言:“武王克殷,贯革之射息。”
孔子曰?:“射者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
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
《论语集注》:古者射以观徳,但主于中,而不主于贯革,盖以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等也。
同哀、礼废、列国兵争,复尚贯革,故孔子叹之。杨氏:“中可以学而能,力不可以强而至。圣人言古人道,所以正今之失。”
《论语义疏》:马融曰:“射有五善,一曰和志,体和也;和志谓将射必先正志。志和则身体和韻。二曰和容,有容仪也;二则使行步举动和柔,所以有容仪也。三曰主皮,能中质也,先和志,有容仪,后乃取中于质。四曰和颂,合雅颂;射时有歌乐。言虽能中质,而放拾节奏。五曰,兴武,与舞同也。”
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之和容也。
古者役使人,随其强弱为科品,使之有上中下三等。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二事,皆是古有道之时法也,故云“古之道也。”
参考书籍:《论语义疏》皇侃著,《四书集注》朱熹著,《论语点睛》蕅益大师著,《论语正义》刘宝楠著,《四书恒解》刘沅著,《论语讲要》李炳南著,《论语新解》钱穆著,《论语别裁》南怀瑾述著。
《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心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审编发布:秦荣光